近年来,民营企业在节能降碳、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方面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与此同时,一些民企受技术、资金、理念等因素限制,仍面临不敢转、不会转等难题。针对民企深化绿色发展等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和民营企业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理念关: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
(相关资料图)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绿色低碳转型正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催生新能源、新材料、新智能、新过程的技术创新加速涌现,形成许多新的增长点。”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环保联合会ESG专业委员会主任林彬说。
“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直接影响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研究员、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罗贞礼认为,绿色低碳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节能技术、碳排放控制和碳汇能力等因素,民营企业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主体。
对民企而言,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需求、低碳产业发展需求和绿色低碳消费需求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多元的投资机会。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钱进文表示,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挖掘绿色低碳潜力、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既是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机遇。
“从实践经验看,绿色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表示,低碳发展让其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了循环产业体系。“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能够真正让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迈向高质量发展。”
越来越多民营企业意识到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全国工商联发布的134家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案例,梳理了当前民企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绿色低碳转型意识增强、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积极布局绿色低碳相关产业、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等。
资金关:帮扶指导减轻负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总体来看,民营企业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部分民营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面临投入不足、短期难见效益、能耗和污染物减排难等问题。
“绿色低碳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面临的难题也不容忽视。”钱进文表示,一方面,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新的节能节约方向转变,不仅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大挑战,更涉及额外的资金投入,加大了企业运营压力。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开展碳排查碳核查、促进节能降耗相关工作难度大。
罗贞礼认为,一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面临着多重压力,担心资金链、供应链等出现问题,因此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
从外部环境看,价值链低碳转型支持不足,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认证体系、统计体系、市场交易体系等有待优化,绿色低碳市场培育和资金供给不足,优惠政策获得感不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民营企业绿色转型的积极性。“环保企业融资的前置性条件苛刻,部分项目融资成本达11%。”林彬说。
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绿色发展的务实举措,包括加强帮扶指导、优化环评服务、提供技术服务等,全国工商联和生态环境部共同举办全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培训班,引导民企绿色低碳发展。
“在优化环评服务方面,网上审批提高了效率,极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张天任表示,制定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施行豁免一批、告知承诺一批、优化服务一批;出台《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实现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全覆盖等举措,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关:把握创新主动权
日前,由天能自主研发的511Wh/kg的类固态电池顺利通过国家检测中心认证,该款电池采用天能自主研发的电解质三维互穿网络与无界面固态化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固态电池产品落地的界面重大难题。
“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只有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走在前列。”张天任说。
《2022中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显示,近四成高耗能行业民营企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同比上升5%以上。“加大高耗能领域减污降碳技术的研发,实现绿色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成为撬动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罗贞礼认为,数字技术是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的关键抓手,生产运营数字化将成为民营企业重要的减碳发力点,加快打造数智化平台,“一站式”解决民营企业统计碳排放量、减排潜力挖掘分析、管理碳资产以及信息披露等问题,为解决传统碳排放数据核算工作的繁琐性、可靠性与准确性等痛点提供有力支撑。
“期待能够出台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性标准,引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并提供金融或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钱进文说。
鉴于民企对降低节能减排投入成本、提供专项金融支持等方面的诉求较为集中。林彬建议,一方面,进一步加大税费优惠支持,引导更多企业提高绿色发展意愿;另一方面,完善财政奖补体系,提高资金激励绩效。同时,应尽快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加大低息绿色信贷支持。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